查看原文
其他

“从小到大,我的偶像只有他!”

杭州检察 2021-04-28

文 / 张梦曦

2011年毕业于浙江农林大学

2011年进入富阳区人民检察院工作

现为富阳区人民检察院公诉部检察员


“你的偶像是谁?”

“从小到大的答案只有一个,那就是我的父亲!”


父亲1986年参加工作。小时候的记忆中,他总是穿着帅气的制服,拎着公文包,三天两头出差办案。每次问妈妈“爸爸去哪了”,妈妈就说爸爸去抓贪官了。







年幼无知的我,莫名觉得父亲好厉害,连“官”都敢抓。后来懂事了,才知道父亲的职业叫“检察官”,是在经济科——也就是后来的反贪污贿赂局工作,主要职责就是查办职务犯罪案件。


而这简单的一个“抓”中,是无数个日以继夜的伏案疾书,是无数次脚步丈量的调查取证,皆满怀公平正义之诚挚,厚植司法为民之守望。



记得有一次和父亲聊天,我问父亲他小时候的理想是什么,父亲一脸骄傲地说:


“当警察!而现在我以另一种形式实现了理想。”


小时候,身边的同学们都爱看名侦探柯南,可是在我的眼里,父亲抽丝剥茧、侦破案件的现实故事可比柯南精彩多了!


印象最深的就是父亲办理的一起贪贿案件。


那是一个寒冬,因为案件线索定位于上海,父亲为了第一时间取证,便与同事直接奔赴车站买了最近的一班火车前往上海。昏暗的车厢里,因为这条决定性的线索,父亲久久难以入眠。


下车之后,面对陌生的大上海,父亲挨个向路人问路,硬生生走了二十多公里,最终获取了证据。这是用脚步丈量的坚定前行,是打虎抓蝇零容忍的执着初心。


父亲说,这段破案往事之所以让他难忘不是因为从北至南的长远跨越,而是顺利取证后碰到的尴尬。


父亲发现身上的钱只够买他们的回程火车票,便步行至火车站,裹挟着寒意在火车站坐着熬了一晚上。


父亲说,这大概是最穷最可怜的一次破案过程了,不仅没得睡,还靠脚来来回回跑了大半个上海,真是“弱小、可怜、无助”。



父亲从检多年,大案小案不断,趣事乐事也不少。可能是耳濡目染,可能是出于对“偶像”的崇拜,也可能是冥冥中的注定:高考填写志愿时,我选择了法学专业;毕业选择工作时,我非检察院不报考。



公务员考试成绩发布后,我打电话给家里报喜,听说父亲当时像个孩子一样,高兴地从沙发上跳了起来。正式工作前,父亲对我说:


“检察工作不比其他,承担的是公民的信任,掌握的是法律的利剑,守护的是司法的公正。你一定要认真、仔细,做到办理好每一个案子、对得起每一个当事人。”


直到现在,每次放假回家,父亲总要拉住我,和我探讨案件、分析证据、梳理定性,也身体力行地告诫我要牢记初心、不负使命。而我也一直以初心践行着立检为公、司法为民的誓言,让自己能够对得起每一个案子、每一个当事人。


从检以来,我在未检部门悉心学习,努力成长,始终以青少年为本位,坚持双向保护原则,惩防结合,以防为先。积极开展“法治进校园”活动,以授课者的身份帮助未成年人提高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,帮助家长走出教育的误区,筑牢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“防火墙”。曾获得全市检察机关法治教育进校园工作先进个人,主讲的《我要保护我自己》法治教育课件被评为全市检察机关未成年人法治教育优秀课程。


今年6月份,我参加了浙江省第二届未检业务竞赛,历经8小时实务笔试、4小时论文撰写和15分钟答辩宣讲三个环节竞赛,最终获得了业务竞赛能手的称号。回顾这段时间,是三天用完一支签字笔的“断手”体验,是争分夺秒的每天8小时练习,这些点滴都是对自己的挑战和突破,也是对业务能力的检验和指导。



从检漫漫7年路,我从一个满是天真与孤勇的90后新人,逐渐成长为慎思笃行的业务小能手,这离不开领导的教诲、同事的帮助,更离不开父亲的言传身教和骨子里对检察工作的热爱与敬畏。


父亲那颗检察梦的种子已长成参天大树,而我这颗检察梦的种子也已生根发芽,相信有一天,也会美丽绽放。


编辑 | 何驭斐

链接
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